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hocklin

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12稻城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這可是搬家哩! 最值錢的家當就是一隻猪?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扎恩溪谷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扎恩溪谷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扎恩村,〝一个让我迷惑的藏族与独龙族混居的村子〞!当我在贴子上看到这段描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试想早年独龙族所受过的欺压之苦,而他们的后代居然可以住在一起又相安无事,不过当我们巧遇其中一位背夫的金独村表哥时,再多的言语也是多余的,一看他俩就像是有血缘关系,天下还有甚么化解不了的恩怨?其实独龙江北段的独龙族人大部份都会讲藏语,可见双方往来是十分密切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贞曲河注入怒江之峡口,真是一河春水向江流,浪费啦!对岸的丙察公路已是清晰可见



这也是一座伸臂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过了吊桥就是丙察公路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又是一个超大的怒江弯,能说它不是比第1弯还第1吗?

发表于 2008-11-2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3獨龍江篇)

好久不見,原來老大又去了遊山玩水,羡慕s我們.

先看照片,待有空才來細品文字.

shocklin的見解總是獨到和細膩的.特別喜歡看關於當地的民生,民風和文化的描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Bonnie:

是啊!好久不見哦!看樣子要明年才能一起爬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如果你也想去走这条线路,我会给出下列的建议:

1.如果行程只是走到怒江边,然后拦车去丙中洛。我认为5点之前能完成行程,拦到车子的机会就很大,同时用这种方式去丙中洛还不用买景区门票,那么入独龙江之前准备4天的食物应该是足够的!
2.如果怒江之后还要北上,那么就比照我们的方式于贡山采购好足够5天的食物,为甚么是5天?也许你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卡死在怒江边,总要吃点甚么吧?不过也可以住在扎恩,只是得另请背夫了,当然支出一定会增加不少,除非是自己背包下山,同时也不保证当晚金独一定有的吃(如果你队是太晚下山的话),当然!你也可以在扎恩买方便面并要一点热水简单的打发过去。
3.如果真的是太晚下山(北上,3-4点以后到达丙察公路旁都算晚,我个人认为6个小时可以完成第3天行程),又不想住扎恩,建议就在贞曲河出口处的伸臂桥旁扎营,那儿有水有木材也有空地,请背夫帮忙生个火再回去,那么第2天早上9点多走个二十多分钟去拦车就成。不过扎营时记得要留一点空位给村民及摩托车过!
4.若是不想买太多的食物进山,首先是一定要坐上贡山9点之前能出发的车子,如果没有太大意外,通常可以在下午3-4点到达独龙江,就住校长家吧,有吃有住又便宜。至于接下去的独龙江两天行程,一定要早出发,每天3-4点左右能到达宿营点,就有机会住到村委招待所或学校,同时找村民买一些蔬菜、土豆、包心菜等(借此机会和村民交流)。肉和米得自己带,除非你们愿意吃小店里卖的腌肥肉。
5.记得在贞曲河装一些水(如果水不够)后再走到丙察公路,不论等车或坐车都要不少时间,这里是唯一的水源。
6.往北走可去的主要路线有:a.梅里雪山外转南线(拉康拉-荣仁桥),b.梅里雪山外转北线(察瓦龙-梅里石),c. 怒江茶马古道北段(察瓦龙-日东-茶隅)。其中后两者可在察瓦龙买到补给物资,而a项必须到阿丙村找马夫帮忙买。
7.5月初独龙江山上的雪可能尚未融化,10月中又可能开始下雪,此时进出这段路需注意可能因雪而衍生的相关事项。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5梅里外转南线篇)

08年9月16-19日
怒江边之拉康拉小店-阿丙村-作江阿德-荣仁桥-德钦-飞来寺  

阿丙村趣谈

从拉康拉小店到阿丙村只有6公里,不过要上升500米,原本这不是甚么难事,然而在大太阳下又全程负重可就是件极辛苦的事,我虽然是两个月前才走过此路,但那是从阿丙村轻装下来,而那时的车道只兴建了一半就停工了,没想到仅仅两个月时光就已通了车,只是这通车非但没能帮助到我们,相反的是道路破坏了我对山径的记忆,以致我们错失了上山点。其次是这道路并未直通阿丙村,它是绕到村后一大段路才迂回的通到,所以我们既不知可以拦车上山,又白走了一段车路,最后是选择强行爬陡坡才上到正确的山径上,这个过程可真是冤枉至极!可怜我那两名队友跟错了人,第1天出发就受到重大打击,我是百般内疚,为了向他俩证明就快要到了,只好在离阿丙村前1公里之际,我奋勇的向前迈进,就在靠近村子所在的高地台下方,突然左耳听到一声奇怪的〝噏~~〞响,声音随即又从右耳远去,我下意识的往右后方脚边下望,一条长约1.5米的黑蛇迅速的往山下窜逃,这时我的心跳顿然加剧,那条蛇居然是从左边的较高斜坡上飞跃出来攻击我,大概是被我摇摆中的高高突起的背包顶给挡住了头,所以它半途中改变了主意吧!哎哟!那蛇真的是黑的有一点恶心呢!相信我,你宁愿被花蛇咬也不愿被这黑蛇〝K〞上。不久我到达村子里后用对讲机和他俩说明村子里的状况,没想到他们过了20分钟才爬上来,而这等待的20分钟内竟然给了一位村妇调戏我的机会。

在阿丙村,我先找人问小卖店在何处,因为大伙一定是又热又渴,所以打算买三瓶啤酒并顺便打听租马的事,结果酒是买到了,也有人开了租马的价钱,于是我一边喝酒一边和聚集过来的村民聊天,突然间我感觉后背有一股凉意,然后才发现是有人掀起了我的排汗衫背面,于是回头瞧一下,原来是小卖店的老板娘弄的,我以为她是在开我玩笑,惹得一众人笑成一团,我赶紧将衣服拉下,没想到我头才转回,她又来上一次,我还是笑着拉下了衣服,这时候那妇人开始嘟囔着我听不[#60409]的藏语,接着是走到我面前开始掀前面的衣服,并用手摸我胸,我吓得急忙拉住衣服并往后退,此时一众人已经笑的快不行了。我急忙问他们这妇人究竟要干甚么,一位年青人笑的说,那妇人想确认一下我身体白不白,如果白就是汉人,她要我晚上去她家睡,因为她和她老公刚离了婚。呵呵!原来条件那么简单啊!但为甚么只找汉人呢?现场小年青不是多的很嘛!之后那妇人又背上了我的包,说是要跟我走,真令人头大!我急忙跟她说一会儿有两个更年青的,不如找她们吧!这个小店因为我的到来弄得人声顶沸,笑声连连!后来两位队友上来之后,我赶紧借机脱身,都说务农的人天天忙,真想不到这村子的人可以过的如此悠哉,才下午两点多就开始侃大山啦!饱暖后思淫欲,这法则在那儿都受用!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我带着队友一起找到两个月前住过的专为转山藏民而建的藏式廊屋,遮风避雨没问题,水泥地面十分洁净,还有炉子可用,每人每晚2元。我们安顿好了就在村子里转,除了要搞定第2天的租马之外,还希望买到露粮及弄一顿丰富的晚餐。阿丙村乍看之下只是一个安静的普通藏村,然而经过仔细的探索,才发现小卖店多的吓人,似乎家家都在开店,只不过其中的大部分是不得其门而入而已,我们都很纳闷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小卖店,难道是村子里各家相互卖来卖去的好玩?而且每家卖的货品都差不多,价格也是一样,这未免也太玄了。我想,或许是因村子的对外的交通不方便,因此各家都会屯积不少常用的货品,一旦有转山的老乡需缺些甚么,也可以顺道做生意,一举两得嘛!这正是阿丙村位于顺时钟外转南线的尾端的地利所形成的特殊民居生态,任何外来人经过这里,非得穿村入巷才能过得去,那么经过数天的疲备辛劳攀登穿越的过客,几乎都会在这里歇上一晚,弄一点吃的是很自然的事。也难怪有人说歌舞厅在阿丙村极受欢迎,不过关于这一点,我却始终没有亲眼看到,甚至不曾听到村里放过歌舞音乐,也许是时机不对吧!但至少可以断言,往年的阿丙村一定是外转山活动极重要的身心舒发之地。

然而此时阿丙村内的景像显得太过于孤寂,一点也不像是快进入了转山旺季,我们早上用了4个小时上山,沿途没见到一个转山人下山,对于我这极度渴望一睹藏传佛教信徒谦诚的对着摩崖石刻亲抚摩拜的行礼,当然是十分失望的事。五月底来此见不到转山者尚可理解,但9月中仍然不见踪影就有违常情,这也说明阿丙村失去了往日此刻的喧哗热络,必然是有其因由的。不过就在我们忙于搭帐及清洗衣物时,山上果然下来了一批转山客,一家大小共十多人,他们是来自云南的信徒,另外还有一位喇嘛随行,不过带头的年青家长说他们只是在这里休息一会儿,随后就要坐车下山直往察瓦龙,他们可是比咱熟悉这儿的状况呢!如果每批来此的队伍都这样转山法,阿丙村每年一季度的好景势将不再。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弄妥了拉拉杂杂的大小事后,我们去村子内询问肯租马的人,原先那几位小伙子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他们宁可玩牌也不想挣钱,害得我们又得四处张罗。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在一家小卖店问到肯租马的人,两匹马900元,这个价钱比怒江边的租金便宜了不少,同时马夫一家人还愿意送我们一些包青菜、南瓜、白萝卜及萝卜叶。更棒的是他肯卖给我们一只鸡,60元,这下子小生gg可乐坏了,这可是我借力使力促成的,咱跟他租马,其他就都好说,他家的菜园子就任凭咱整啦,那像在木当只想买只鸡,门都没有。

杀鸡的时候我才知道两位gg是此行高手,我连血都没看到,整只鸡就已化为锅中宴飨,吃得让人得意忘形,然而香喷喷的肉味却引来了狗群,它们面对我们扔出去的骨头而大打出手,凡是尝到鸡味的狗莫不心喜若狂,小生gg说这些狗可能一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那可不!这批狗吃完后全部铭记在心头,咱丢出去的鸡骨头只够它们塞牙缝,那能解馋啊!它们明的不能抢,暗的总可以偷吧。不过这一偷就害得我们连续两天只能吃方便面了!还搞得半夜被小生gg大喝几声吵醒,懵懵中只听见锅碗及人声大作,然后是小生gg追出去,接着是一只狗的惨叫声,不久他垂头丧气的走回来,看样子就知道大势已去,百米冠军也不可能追得上狗,他说所有的香肠都给狗偷走了,他追了半天只捡回了包香肠的袋子!瞧那批狗,说有多聪明就有多聪明,连人都能耍,小生gg追了半天口衔空袋子的狗,他不沮丧才怪呢,是我都不好意思回来啦!后来酒虫gg又做了更深层次的分析,根据他的观查,这些狗都会和主人一起上山打猎,早已练就了一身好本事,耍耍来自城里的土包子是易如反掌。他可真会放马后炮啊!早知如此,为何不将食物收好呢?说归说,还是要清点一下财物,哇!不只是没了香肠,连整束干面条都吃了一大半,阿丙村是怎么养的狗?连白面条也能啃!显然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只能吃方便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早上我们的年青马夫从山上赶了一群马下来,后面还跟着一位面貌清秀的女孩,那是在藏区看了会令人眼睛一亮的那种散发着清新脱俗的气质,举止与穿着都不像是个藏人,我还以为阿丙村只有住着像调戏我的那一类妇人呢,真是深藏不露啊!她看上去有些像是马夫的妹妹,我们的马夫更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帅哥,从外表看,实在很难将他俩和其父亲说成是一家人,不好意思,我以貌取人啊!罪过!在后来的交谈中我又得知他是毕业于察瓦龙中心小学,还读完初中,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几乎很难将普通话一次性的准确发音,而且还掌握不到大多数的单词,或许这和他略显腼腆的个性有些关系,从他一有空就翻开随身[#60211]带的藏文经书研读,他应该是很善于自我学习但却吝于与人交流的小年青,尤其是和陌生的汉人,那无形的距离屏障甚至会让人误会他是不是有一点仇外,这和我们在阿丙村子里所见到的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可是天壤之别,讽刺的是他们的普通话却说的不错,应该是对外往来较多又有需求之故,因为大部分藏区的繁华乡镇都有大量的做生意的汉人。这也再一次的证明我的观察,在某些地区的普及教育是有名无实,而这也和师资水平严重不足及受教者的心态有一定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旧地重游的喜悦

我原以为再一次的梅里雪山南段行会是个没有甚么新意的旧地重游,那是因为我忽略了季节对景观的影响,此刻的梅里雪山已不再是杜娟花盛开的季节,取而代之的是渐入浓浓秋意的山景,你会发觉丛林里到处是窜动的松鼠,它们正忙于过冬的储备粮食中,而褪去厚重雪皮的垭口也披上了新绿草衣,让人惊艳于多克拉卡垭口冷峻中的柔情之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而越走越看到更多的转山客也为幽谷带来了生机与灵气。更忘了我们还有一位来自阿丙村的年青马夫,他对这段路另有一番不同的诠释法,也因此我们得以走上一段既美且更舒适的尾段行程。更让人快意的是我们仅用了两天半就走完了全程,在太阳还未下山之前就已抵达飞来寺,不仅赶上了难得现身的卡瓦格博老人家,还在德钦县城海吃了一餐。

不过我不会建议你也依我样的画葫芦走法,因为太激进了些!但这并不是我有心而为,事实上外转经线的每一段都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驾驭的,以我们而言,即便是行前我做足了两位队友的心理准备功夫,但真正投身其中,仍不免饱受其苦,其中尤以第1天的阿丙村到作阿江德为甚。若说是两位gg一时间的不能适应尚不为过,但搞到贡仁尼玛(马夫)也怒火冲天就非同小可了,不过这可不能怪我啊!出发前我就和尼玛做了沟通,确认当晚的营地是作阿江德,我会如此安排是因为上一次我们就是在那里扎营的,这段行程是23公里总上升1800米。可能是尼玛没听清楚吧!如果当天不能走到作阿江德,而在曲那塘扎营的话,那意味着第2天要上升2100米,才能通过4480米的多克拉卡垭口,同时行程会拉长为25公里,而第1天行程却缩短成了16公里上升1400米,孰重孰轻是再简单不过,任谁都知道如何取舍,外转线的强度绝非是虚张声势,这也是我甘冒大不讳和mm们沟通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4麻必洛篇)

其实当天在下午3:30之前,我一直是跟着小生gg后面走的,但他不熟路,我就超前带路并告诉他一定要再上一段山坡才能扎营,不然第2天会有大麻烦,没想到这段400米的急上升段几乎成了压死一众人包含马匹的最后一根稻草,除了是坡太陡及人马已困顿之外,似乎马匹的不肯走是绝对的主因,而马匹的严重的背负不均衡却是真正的祸根。事缘于酒虫gg耽心他的膝伤而要求骑马下山,于是三个人的背包都是由一匹马在驮,另一匹马只背尼玛的物品及大家的食物,搞到负重较多的马经常抗议而不肯走,看来它们一点也不笨呢。在行程中我一再提醒尼玛,酒虫gg只有急下坡时才骑马,上坡或平路时可以适当的调整两匹马的负重,不过尼玛并未在意,最终演变成罢走的局面。在急情之时,尼玛一度要求就在曲那塘扎营,不过我那时早已越过了陡坡上的卢阿森拉垭口,一行人被逼的只好尾随,黄昏7:30天将黑时,在作阿江德我已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才见到大队到来。那时尼玛一脸怒气,不肯理我们也不愿生火,他要我们用转山客所生的火,自己就拿出自带的大饼吃将起来,嘿嘿!好大的火气哦!毕竟还是稚气末抿之年,更何况还有老乡做伴聊天,等他气消了就会明白这是个不得不的作为。因此如果你也想如是的走法,建议你〝早出发〞,这是永恒不变的法则,不要像我们一样又搞到9点才上路,在这方面,转山的信徒就做的很好,有时半夜3-4点就悄悄的上路了。

阿丙村-作阿江德路徑資料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5梅里外转南线篇)

第2天的垭口行程正如我预期的一样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不仅如此,大家还有余力欣赏多克拉卡垭口的景色,又无不被其刀刃般的俊俏特质所钦服,驻立其上,遥望远方诸峯,实感穹苍一粟,我等何其渺小,两位gg是倍加赞赏,以致对日后的其他垭口风情彷佛皆为下品,唯有多克拉卡高,这实在不是件好现象呢!

下午4:20我们已到达永西塘营地,尼玛说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到了,那可不!当天是标准的8点准时出发的,要是前一晚扎营曲那塘,那可是有的搞的!我们没有在马内通扎营,一方面是那儿人多,另一方面是尼玛不熟悉那里的牧民,他怕弄不到马粮,而永西塘的牧民却是他老爸的朋友,当然会照顾自己人的。为了表示感谢,我请小生gg带着剩余的半瓶白兰地去牛棚道谢,顺道做家访。热情的两位牧民在豪饮之后问小生gg,为何队伍中没有mm?会不会感到无聊?他随即反问两位牧民不也都是男的,难到就不会寂寞?于是有人笑曰:〝我等皆是年过三五尚未娶,有需要就去找怒族的女孩子,你要的话,明天就带你去!〞呵呵!写这段子有一点突兀,而真正令我好奇的是他们为何说怒族的女孩而不是自己的藏人呢,这中间必然有某种因素形成这现象,当然我不会从尼玛身上去求证,或许这话题对他来说是太过敏锐,事实上也无需再探索,如果这是不同族群之间已形成的生态,那么条件上的落差往往是主要的诱因。然而这么一段时间下来,我完全无法弄得清楚不同种族外表上的差别,除非他们都穿着民族服装,即便是我努力的尝试从居屋的造形、材料及格式上予以定位,最终被模糊的还是我自己,事实上少数民族在这方面越来越走向同质化,尤其是标准模式的援建屋更进一步的摧毁了古老的传承,然而又有谁不愿接受更好又更牢固的居屋呢?除非是财力物力皆高一等的民族,他们早已发展了适合自己的处所,又或是一些不苟同于世俗眼光而坚持固守传承的民族,不过似乎也越来越少见了。所以提到怒族女孩子,我才惊觉自己穿江越省的在不同民族之间打转,而怒江正是怒族核心之地,我却一点也不知她们是何许人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5梅里外转南线篇)

说到信徒的转山,那可是我最想看的,大多数驴子来此目的是登山徒步看风景,而信徒们却是为信仰,为做功德而甘心来受难,真可谓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所以在他们的脸上大多渗溢着心甘喜悦之情与修行得道之满足。我们想的是山,看的是景,他们一心只有佛。其实梅里雪山外转经线路的名声大噪,完全是宗教人文色彩的赋予,若论景色实不算上乘,既没有高山湖泊也看不到出众的雪山,相反的是磨人的炼狱山径倒是不少,尤其是在早年尚未开通道路的年代,转死于路途之上的信徒不计其数,就这么样的一个修行活动,却得以年复一年的转动着,这文化背景的动力不可谓小啊!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整个外转的线人造的参拜建筑并不多,最让人摸不清的就是阿丙村,居然没有一个玛尼堆,更遑论白塔了,毕竟我是远方来客,对他们而言,我是化外之民,又怎能参悟其中之弦机呢?不过有些事却瞒不过人们的眼睛,印象中的马尼堆及白塔,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女人在绕行参拜的,这是不是表示对宗教执着如是的藏人也是临老时特别虔诚,而女性又更能坚守其道呢?这一点也和大多数的其他教派信徒如出一辙,犹若人之将去的返璞归真,唏嘘啊!

无论每年来此的徒步客有多少,相对于转山的信徒都是九牛一毛,然而今年却是个例外,人群稀稀落落,三三两两的散落于牧场及山谷中,不见往日的擦肩接踵络绎于途的景象,尼玛说9月下旬才是转山的旺季,但村民都说今年的人数锐减,可见各地方政府是下了大功夫做过宣导的。其实我也只是好奇的想看一下山中人头耸动的场面而已,尤其是不同地区藏民的言行举止与服装上的差异,若真的是满坑满谷都是人,咱可就无立锥之地了。对他们而言,我们是绝对的外来游客,更何况我们又是极少数的逆行转山者。因此相遇在山径中,我会以〝扎西德勒〞问候,而他们却是〝你好〞或〝早上好〞,等到他们会意过来后,随即又会再补上一句〝扎西德勒〞响应,然后双方做出会心的微笑,真是屡试不爽,多数人还会问你是打从那儿来的,这说明大家都是以对方能明白的话相互问候,你能说这不是善意吗?

作阿江德-永西塘路徑資料圖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5梅里外转南线篇)

第3天由永西塘下山的行程更是离奇,我们不到7:30就已整装待发,尼玛着我们先行,我于是带着两位gg依照我熟悉的路径下山,9:20越过2850米的阿色加郎垭口后开始爬上坡,然而一路上都听到有人在呼叫,但分辨不出声音来自何方,我们也打趣的叫着回应,就这样一直走了1公里余,后来我们听出来那似乎是尼玛的叫声,我赶紧冲回去,见到尼玛后他说我们可以走比较轻松的路,不需要再爬山,又说我们原本连垭口都不用上就可以下山了,但因为他追不上我们,最后只好把马拴住来追,经他这一说我立刻明白了,他是要走荣仁桥线下山。唉!我只能苦笑,这又是一场沟通上的误会,我之前一直和他说我们是下到羊咱桥,他却没出声,而我们一大早出发就是知道这段路也不太好应付之故。也好!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更何况我能走不同的路径下山岂不更快意!于是我们择快捷方式下山到荣仁桥线。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接下去的路应该是沿着隆那河溪谷下山,以景色及舒适度而言,相比于羊咱桥段,真是犹如天堂与地狱之别,凭良心说,做为好山好水的驴子,我会毫不犹豫的走上这条路,不过对转经的信徒而言,羊咱桥段的众多圣迹绝对是难以割舍的心节,这方面藏民自有抉择,而如果你也想走上一次外转,相信我!荣仁桥段恐怕更适合你,除非你是个执着于人文的探索者。

最妙的是当我们下到半山腰的村子时,我看到〝永芝村〞那再熟悉不过的村口石埤时,立刻惊呼:〝这不是碧罗雪山北段的起点吗?〞于是我们很快的就取得村子里响导的电话,过几天将再来此地穿越碧罗雪山。12:40我们已走到了荣仁桥旁的德维公路上,若不是多走了一段山路,又没有在永芝村办事,而又更能免于村前的20分钟道路炸山的话,估计11:30就能完成下山了。就因为下山的早,我们可以搭上一点多的最后一班往德钦的车子,但我们还是选择以100元搭返程的工程车,不久就在德钦吃午餐顺便补给,然后再用30元包车去飞来寺,我们到达的时候不过是下午4:30,换句话说,第3天是一口气到了飞来寺,这就是我喜欢用的策略,只要早出发就有机会尽快离开终点地,对行程比较紧凑的队伍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安排方式,通常来这里徒步的人都不得不在终点的村子里呆上一晚。

永西塘-榮仁橋路徑資料圖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滇西北登山徒步线路大兜转记--(05梅里外转南线篇)

飞来寺一条街的情况令人惊讶极了,那儿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地,大家熟悉的九个白塔全部被剥去了白色外层并掏空了内物,光条条的在冷风中收缩颤栗,昔日是被摩拜的精神象征,而今弃之如敝履。在某些人眼中它不过是个过时的装饰品,亏得以往有这么多人傍其留影,原来它和公园里的石头没啥两样。我一直以为就算是人造的形物,若付予神髓灵气就易长存,看来也不过尔尔,在现代化的脚步下,那一点假像随时会灰飞烟灭。幸好施工单位把它们连同8成的广场平台都围了起来,否则那斩首的过程会令不少曾情系于此的过客伤情的。然而动手术的刀子并不只限于在广场上划上两下,一条街后面的腹地也正开肠剖腹中,于是泥头车每隔几分钟的进进出出,挖土机的昼夜作响,加上施工中的214国道的尘士飞扬,进住一条街就如同塞进一个超大的工地中,去做个自愿的人工吸尘器。这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一条街的服务质量也急剧下滑,尤其是硬件方面已臻无为而治的境界,当然软件也必然如影相随。正当我打算上街找个地方发泄之时,才吓然看到飞来寺整建蓝图中消失的那一块正是现今的一条街,于是甚么都了然于心了!如果你手上还保有过去在飞来寺的倩影,而你的脑海中仍停留在那里的美好时光,没多久你将会发现你不再认识现在的它!

那么新的飞来寺又是啥样的?嘻嘻!不是我卖关子,中国景区的治理方式总是能找到基本的共同点,它也必然的包含了管理及运作模式,尤其是一定会套上最时髦的环保及生态理念。我这么样的形容应该不难令你会过意来吧?总之!你很难说这整建工程不好,更何况〝飞来寺〞名不符实,让初来乍到的人总以为到错了地方,我一直好奇,国外的游客又是怎样将Temple和一条街连想在一起,尤其是还冒出了不少欧式装修。那么未来新的平台会不会冠上一个新的名称呢?因为它简直就是一个现代建筑群,甚至还导入了高楼,再叫飞来寺就……!我们拭目以待吧!不过有一点你会稍为放心,至少是在环保的层面上会更好,呵呵!猜到了吧?是电瓶车!那将令你失去议价的乐趣与可能付出更贵的价格!甚至还要排队等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5-8-11 23:38 , Processed in 0.18071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