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68|回复: 14

彩云之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3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篇关于云南人的游记。为想去云南,或已去云南的人而写。

我喜欢旅游,或者更贴切地说,是喜欢游历。游历与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能体味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我所去的很多地方,很少是跟团去的。导游只会带你走马观花和购物,但不能让你体会到哪里鲜活的生活。我所向往的游历,是要通过短暂的驻足,亲历当地的乡土文化,去感受同在苍穹下,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状态。

理想的人居环境,应在自然景观中体现人的智慧,在人的行为中体现大自然的造化,人与自然是水乳般的交融。人与自然,构成了文化的最基本元素。有了人,才有文化,才能有文明。俗语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自然决定了人的品性。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总是希冀不断地改变自然,以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可惜的是,人往往过多注重后者,忘记了自然对人的改造。人类,从此便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在云南,你会看到人与自然相处得最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无论走到哪里,我最关心的,还是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禅者的眼中,一花一草都能看到佛的足迹;在我的眼中,一山一水,一瓦一砖都能看到了人的影踪。
 楼主| 发表于 2004-8-3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斗南花市

斗南花市

斗南离昆明大概有30多公里,坐客户公司的车,45分钟左右就到了。车快到斗南的时候,公路两旁的土地上都是用白色塑料搭的棚架,里边种的就是各色各样的鲜花了。

去斗南是因为项目而去的。客户在花卉市场旁边的一个酒店办公,到花卉市场只是一步之遥。调研完后,他们还专门派了一个人陪我们逛花市。跟昆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没有一辆旅游车,市场旁边有的只是单车和脚踏三轮车。

我们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多钟,据他们介绍说,已经过了花市最热闹的时候。花市的高峰期是凌晨四五点到七点钟左右,花农大清早摘了花,就赶到这里做交易。卖主就在这里等着,谈好价钱,看好花,便一车一车的运走。花就从这里运到昆明的各个花市场和花店去,或送到机场,连早兼程,坐飞机到全国各地,甚至是香港、东南亚。昆明的鲜花,占了中国、香港和日本很大的一片市场份额。我们刚踏进市场的时候,看到湿漉漉的地上扔满很多品相不是太好的鲜花和破败的叶子,都可以想象出清晨这里是怎样忙碌的一番景象!

可能我们的穿着不同,我们一进市场,就有大帮的花农围上来问我们要不要花,搞得陪同我们的人对花农恫吓一番,我们才得以脱身。

刚解了围,我便看见一大捆满天星向我们移过来,从花束的背后,露出一张老妇人昂着的脸,黝黑黝黑,脸上布满苍桑的皱纹,穿着一身蓝色的土布衣服,还打着补丁。“要不要?”她用土话问,举着哪一大束花。我们问她这样一把花要多少钱,她说三块,我们吃惊于价钱的便宜,要知道,在深圳,只是一枝满天星,也得要几块钱。但我们没有地方摆,也没有哪个需要,不想买。我们就随口还了个价:“一块钱”,想这样的价钱她肯定不卖,太便宜,我们就可以溜走。谁知,她竟说,“好,买给你”,紧接着就把花向我们这边推过来。我们一看情势不对,口中说着不要了,像做了亏心事似地拨腿就走,身后留下了一双惋惜、怨愤的眼睛。

在其他的摊档上,我们看到地上摆着的一捆一捆的康乃馨,大概有四五十朵,只买十五元,平均才三毛钱一支,玫瑰平均也是二毛钱一支,想想在深圳它们卖的价钱,一朵得几块钱哪!看着市场上一堆一堆的花,一个个满身尘土的花农,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和着哪人与车的喧嚣,一种悲凉的感觉油然而生:农民的生活真的困苦啊。种花、养花,还要起早贪黑地过来卖花,花农赚的就是为了这几角钱,而做流通渠道的人,把它翻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送到城市人的手里。

当我们花钱一打一打地买花送给女朋友的时候,当我们欣喜地接过男朋友送过来的999朵玫瑰,还不忘给心上人一个拥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花农哪一双双粗糙的手与一张张风霜的脸?
 楼主| 发表于 2004-8-3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阳光花卉基地

阳光花卉基地是客户战略的一部分,去斗南的第二天,我们就驱车到花卉基地进行第二轮的访谈与调研。

基地比斗南花市离昆明远,大概有60多公里,在昆曲高速公路旁边,去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我们从高速公路下来后,就看到一望无际的土地,很多地方还没种上东西,只在远处隐约看到一幢小洋楼和一排一排的塑料棚,客户说,哪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

我们把车开到小洋楼停下来,哪边的工作人员已在门口等着,一下车,便把我们引到会议室,哪里已有香茶在等着我们了。寒暄过后,首先是基地的负责人介绍基地的情况。阳光花卉基地很早就建成了,是一个华人创办的,占地面积有一万亩,昆明市政府很重视这个项目,国家领导人来了也很多次,包括朱容基。这在会议厅墙壁上的照片印证了这一点。开始时基地的规划很好,大部分地用来种花,一部分用来做别墅。这里将建成云南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和旅游度假区。在1万亩花丛中的别墅,该有另一番景致吧。但直至到我们的客户接管的时候,这么宏大的工程只做了第一部分:花卉种植。其他的各项工程都在在建,我们来的前几天,这里才通上水电,水是从山后的一个水库引渠到基地这边来的。

接着由另一个主管技术的负责人介绍花卉种植情况。阳光花卉基地创始的时候以种植玫瑰为主,玫瑰的名字很好听,叫阳光玫瑰,花很大,很红。“我第一次看见这种玫瑰是在花卉博览会上,我从没有看见过这么大朵,这么漂亮的玫瑰”。这位姓王的负责人这样对我们说,但后来在载培、种植上没有什么改进,花种已经慢慢褪化了,花已没有以前漂亮。虽然事隔多年,但这种玫瑰在行内还是很有知名度。我们都好奇于这种玫瑰,看究竟是什么样子。好不容易,才捱到参观的时间。

种玫瑰的地方在一个很大的塑料棚里面,主要是为了保温和防风防雨。玫瑰象我们所见的农田一样,象玉米似地种成一列一列,有一个人哪样高。令我们失望的是,没有见到开着的玫瑰,只偶尔见到一两个花骨朵,客户介绍说,花在早上早已经被摘去了,这朵,明天清早也会被摘去的。

从他哪里得知,一支好的鲜花主要取决于两个环节:种植与包装。好的品种要时常换土、换苗,要不就要褪化。阳光玫瑰很早的时候曾经想换苗改造,但牵涉的成本太大,当时就没有换。现在的花只在原来的老树上不停地采,已经有褪化迹象了。

另一个环节接着是包装,这在一般人看来不是太清楚,但这决定了鲜花的花期长短,包装做得好的鲜花,花期有7天到14天,一般花农的花没有经过包装工序,花期就大概只有两三天。

于是他们便带我们到包装车间,因为是下午的缘故,车间内的人不多。一进门首先是个水池,水龙头一字排开,象我们在饭堂的水槽。负责人介绍说,花摘下来后,就在这里先用清水洗净附在上面的泥土,然后再剪枝,去刺、包装再到冷藏,一共经过七道工序才能送出去。这里专门有个冷库,专门冷藏鲜花,温度控制在5度左右,冷藏过的花会处于休眠状态,这样的花才能开得长,也躲过了运输期间开花缩短了应有的观赏花期。我再看哪里的操作规程,竟规定工人剪花的时候,手应放在第几片叶子上,剪枝要规定多长。原来,一支鲜花里竟有这么多的学问!

令我大开眼界的是,我在库房里看到了不同颜色的玫瑰,有黑色的、绿色的还有咖啡色的,这几种颜色的玫瑰我之前都没有见过。它们12支被包成一把,花骨朵都很匀称。介绍人说,这些花专销往香港和日本。在香港,十支玫瑰当中,有6支就是从昆明运过去的。

从玫瑰种植园出来后,客户带我们到他们的客户哪里,看百合的种植。百合的种植环境与玫瑰差不多,但种植成本高很多。原来,百合是要百合球长出来的,有点象水仙。要球长出百合的芽,要有特别的技术与一定的温度。种植的时候,球先埋到地里,等长出苗后,再移植到棚里再施肥、浇水。相比玫瑰,这里便多出了一道工序,而且,一个球只能长一次,第二年长出的花便不漂亮了。但更欺人的地方还不在这里,花球的培育技术不在中国人手里。场主引种的品种叫香水百合,是专门从荷兰引进的,但荷兰只给百合球,不给球的培植技术,所以,得每年从荷兰引进百合球。这里的百合,就算是出场价,也要比玫瑰也要贵很多,要七、八元一枝。临未,主人还是很热情地带我们到冷库,说什么也要送我们几把百合让我们拿回去,我们推不掉,只拿了两把。可惜我未看见过这么贵的百合会开成怎么样,因为一回到昆明,我们便把它送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8-3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尚义街的小茶叶店

去尚义街,是第一次到昆明时被导游带过去的,因为一般的游客都从这里买些鲜花带走:到尚义街的茶叶店,是因为我对茶叶的兴趣远胜于花;来到这间小店,是因为它并不起眼,但货架上摆满了陈年的普洱。我要买普洱。

小店靠停车场的出口,很少,大概只有10平方米,没有什么装修。左边和正中的木墙货架上摆的是形状、年代各异的各色普洱陈茶,右面摆的是袋装的茶叶,还有一些茶具。地上靠右边放了一张小桌子,喝茶用的,前面还有几张小凳子。左边放的是玻璃瓶装着的兰贵人、玫瑰花、三七之类的花茶,桌子的右边有个小书架。老板是个二十开外的小伙子,并不英俊,但笑起来样子很老实,为了这份老实,第一次去我便买了两块年代不同的陈年普洱准备拿回去收藏。

第二次去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星期六下午,没事干,在街上闲逛,想到了哪老板和茶,便悠悠地晃了过去。虽然事隔差不多半年,哪老板还认得我,后来从他嘴里得知,在他哪里买普洱,而且象我这样“懂茶”的人不多,所以他还依稀记得。于是,我便坐下来,他很热情地泡茶给我喝。我首先从他的书架上找到了话题,他的书架上放的是道家格言和韩非子导读之类的书。刚好我看了点类似的书,于是,便从法家与道家文化与他聊了开来。

老板爱好中国的古典文化,但只读到中学,不能读古文。他是云南人,初中毕业后当了武警,复员后,他本可以坐办公室,但他忍受不了办公室外的气氛,便出来自己开了间茶叶店,才开了一年多,生意还可以。一个月店面的租金要一千元,自己赚一千来块,生活无忧,也不用仰人鼻息,还可以喝茶与人聊天,生活过得悠闲写意。

他们一家人都是卖茶的,他的舅舅把他的弟弟带出师,然后他的姐姐和他都先后开了店,不同的是,他弟弟做的是批发,他与他姐姐做的是零售,这样一分工,他们的茶叶进货成本便低了很多。而且,他弟弟到思茅等地方收茶,与其他批发商不同,是现金结算,而且信誉很好,茶农都乐意把茶给他,而且茶农没有资金风险,给的价也相对低一些。这样他们茶的价格在市面上就很有竞争力。

我问他哪种茶好销,他的回答与我的想象有点差距。这里卖得最多的是摆在地下的兰贵人和玫瑰花之类的花茶,这里来的很多是游客,懂茶的不多,买货架上的陈茶的人其实很少。我们聊天的当儿,就有些游客买兰贵人和玫瑰花茶的。我去了四次,看到很多人在哪买茶的,但从来没有人去问货架上的陈茶。当时我问他为什么不全部都放上兰贵人,他诡秘地一笑,“这里是云南,总要放些有特色的茶在上面。”他答道。他这样回答,连我这个专学营销的人也自愧不如。

我们整整聊了一个下午,直至花市要关门,我才告别。我本想从他哪里学一下怎样察颜观色就能鉴别陈茶的年代,他的答案有点让我失望,说是泡开喝了才知道。于是,他很热情地一种茶一种茶地泡开给我喝,还告诉我每种茶的年代,让我辨别每种茶的口感。我没有掏一分钱,白喝了他很多茶,感觉我对茶的鉴赏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临别时,他还送了我一点青茶,让我回去尝尝。虽然我至今不知道他姓什么,他也不知道我姓什么,彼此也从来没有问过,但我觉得我们的心已很近,这或许就叫君子之交吧。

第三次去,是与江大姐准备回深圳坐飞机前到尚未义街准备买些花拿回去。江大姐是我们的客户的总监,项目经理。我到店里去也是为了买茶,准备拿回去孝敬父亲。父亲好茶,但之前我们家是不喝绿茶的,祖母说绿茶伤胃。喝的都是叫滇红的茶,泡出来的茶苦涩苦涩的,不好看也不好喝。自从我95年从杭州带了龙井回去后,开始他们还有些反抗,喝过龙井后,自此他就不再喝哪种不伤胃的茶了。现在,他老人家是非特级铁观音不喝了,还要用紫砂壶泡。前段时间见了他,说要带些好的红茶给他喝,哪家伙竟说:“红茶还有好的?”气得我气不知打哪儿出,还是旁边的姑妈给我解了围,道:“你儿子说有就有啦”。

我还是跟哪老板要了我以前买的同一种茶,因为有上次的交情,这次的价格比上次又低了一些。离开的时候,老板叫住我们,要我有空闲的时候帮他想想他的茶叶店怎么搞。在旁边的江大姐就哈哈大笑,说“你这人真会做生意,你知道我请他们花了多少钱吗?”弄得他很不好意思,很窘,我便急急地对他说,我会想的。

第四次去,是前几天的事,他说他已把隔壁的铺面租下来了,想搞大一些,还催我帮他谋划谋划。

(待续,下一节 《金瓶梅》、旧书和金马碧鸡坊)(朋友旧作,贴来与大家共享)。
发表于 2004-8-3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好帖!云南我还未去,谢谢MM的指点:I:I:I,居长一点时间比较好!
发表于 2004-8-3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看得心痒痒的
发表于 2004-8-3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很好的资料哟,慢慢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金瓶梅》、旧书和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是两个牌坊的总称,一个叫金鸡坊,另一个叫碧马坊。但在文革的时候被毁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是按原样新建的。两个坊一前一后,金碧辉煌,很有气势。金马碧鸡坊其实是一个小广场,旁边是一大片古色古香的酒吧另一边是马路,马路的另一边是昆明的购物中心,百盛、西南商厦、肯德鸡都在哪里。傍晚,两个牌坊映照着落日的余晖,广场上有一家几口散步的,有领着小孩或大人自己就放风筝的;左边是车水马龙的公路,人们赶着回家享受家庭的温馨;马路的另一边是几个大商场,熙熙攘攘。而在坊的另一边,是一排排酒吧,古色古香的雕檐走壁有着一股静谧的悠闲。这,就是昆明。
  
酒吧区很大,每间酒吧都各具特色。但这里最吸引我的,不是哪些酒吧,而是里边的一条街。街就在酒吧丛中,档口一个个地沿着酒吧区的主要街道一字排开,卖文物的、玉器的、蜡染的、药材的,还有卖旧书的,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卖旧书的档口不多,只有三个,让我在金马碧鸡坊找到莫大的乐趣的,也就是这三个档口。他们的书都放在摊档上,书背挨书背,要找起来很费力,但也是一种享受,在不经意中你发现久觅不到的书,哪种高兴法儿,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我找到的哪套《金瓶梅》是放在最里头的,平摆的,用硬纸匣子装着。我开始不知道哪是一套《金瓶梅》,开始只是因为我对线装书感兴趣,看看是什么东东,也好长个见识。老板是一个老大爷,正在和隔壁档主在下象棋。我叫他把书拿出来看,看到函上的书名,才知道是一套《金瓶梅》。 对《金瓶梅》我是慕名已久了,开始是因为其淫书之名,后来是因为其文化价值,一直想找个全本的来看,看究竟为什么它被禁得这么有名。97年我在香港买了一套,三本装,320元港币。这么好的书,多一套也应该。我便问老大爷要多少钱,他说是600元,后来以400元成交。一共是两大函,21本书,保存得很完好,象新的一样。

买这套书之前我已看了半套书,后来因为工作,书放在家里,就没有再看。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让你看透了市井小人的生活与嘴脸。其对社会百态,各种市井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揭露,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论是在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来说,它都应该与〈红楼梦〉平起平坐。而盛传的所谓之下流描写,也足以让厕所文学与三级杂志汗颜:厕所文学失之于俗,三级杂志失之于淫。但到现时为止,我还未在境内发现出版社印行的全本的《金瓶梅》。我不知道原因,但对中国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个损失。书法上有“知白守黑”一说,不知黑,焉知白?

我不知道这套书老板是从哪里搞来的,一般人是应该看不到的。书是1988年通过古籍文学研究社的名义刊行的。本来只是专为《金瓶梅》研究者参阅的,据说印量只有两、三百套,其余的给图书馆,但中国的各大图书馆还不够一套。《金瓶梅》最好的版本是万历本,原藏北京图书馆,被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带走了。现北京图书馆有其解放之前的影印版,这套书就是根据哪影印版再翻印而成的。第一本是各章的绣像,后面20本是其文字内容,字与画的刻工都做得很细,单是翻一翻,也有一种说不出的享受。

之后,我还几次傍晚到哪书摊去,都没见着卖书的。后来,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还是不死心,又跑到哪碰运气,这次真让我碰到了。我又买了一大摞书:有85年中国书店绣像版的《三国演义》,60年版人民文学的《史记选》,西南初版的《西行漫记》,初版的《徐霞客游记》,82年版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74年版中华书局工农兵学员的《〈论语〉批注》,还有三本已经成为历史,但我想找很久的书。厚厚的一大叠,还不到200元,有些还是几块钱一本,象捡的一样。

上天待我何其厚也。由此,我对金马碧鸡坊的印象,好得不得了。

(一网友对我的哪套《金瓶梅》尤感兴趣,是为之多记。)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王正虎

王正虎是我给他起的化名,我们客户项目组的成员,二十来岁,本来在公司做宣传的,后来调来项目组,一方面给我们出通讯,另一方面也做一些项目上的事情。

与他开始交往的契机始于一次项目组吃饭的时候,当时我在酒桌上大放噘词,说是要在做项目期间把云南给玩个遍。谁知第二天他便兴冲冲地就跑过来,问我是不是想去玩,得到了我肯定的答复后,他就极力推荐我到大理和丽江,“来云南一定要去一下大理和丽江”,(他是大理人)他说。接着,他还给我狂吹了一通哪里怎么好玩怎么好玩,让我恨不得立刻掉下手边的工作飞到大理、丽江畅玩一顿。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三张软盘过来,说里边有好东西。打开一看,是一些大理、丽江的风景照。哪是他有一次给鬼佬当导游的时候拍的,向我每张照片介绍完后,他又不忙补充了一句:“大理、丽江,你一定要去。”弄得我觉得如果我不去大理、丽江就对不起他似的。说起云南的风物,他就有一股特别的激情与热情。后来才知道,哪软盘,我们项目组的成员每人都拷了一次。
与他开始深交,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又是下午?),项目刚好告了一段落,大家都比较清闲。王正虎便到我们办公室聊天,不知怎的,我们的话题转到诗词上来。他说他会填词,这个我早就知道,在客户的内部刊物上已看到了。于是便与他聊起来,我还从书柜中取下新买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借给他看,对他的词作点评了一下。也许他觉得遇到知音,还有人居然在意他在内部刊物写的词,他显得很高兴。谈得兴到浓时,已过了下班时间。他便问我们,要不要到他家吃饭。有饭蹭还不连声答应?我一边猛说好,一点猛地点头,唯恐我态度不好,他就改变主意。

工作差不多五年,都是一个人在外面过。总觉得一个人做饭、吃饭太凄凉,我便没有生火做饭。在外面吃得多,最想吃的就是住家饭,而且我不喜欢吃味精。在深圳,每逢有人请我到他家吃饭,我总会把其他的宴会推掉,好感受一下人家家庭的温馨。

王正虎的家离公司不远,我们先到市场买菜,然后到他家做饭。他家在六楼,上到去,他老婆开门,见到他老公后面多了三个一看就是来蹭饭的,倒没有什么意外的样子——看来是被蹭惯的。王正虎略为介绍后,她就把我们让到屋里,然后两口子就到厨房忙活去了。

厅里没有电视,我们三个没事干,就边看报纸,边刚吃从市场买来的水果。屋子看来挺大的,有一厅三房,除了每道门有木做捆边作为装修外,墙壁只是粉刷过,显得简单但不失朴实。我们都一致认为住房不用装修豪华,要不,会睡不着的。最令人惊奇的是,他的厨房竞然比厅还大,有十多平方米,这我还是第一次见。我进去的当儿哪两口子正背对着门口在做饭,整个厨房显得很空落,他们身后,摆满了一地的啤酒瓶。

不一会,就开饭了。菜做得既简单,但很有特色。一盘是凉拌茄瓜,茄瓜是烤过的,吃下去跟一般的凉拌菜不同,有一股炭烧的香味;一盘是不知什么地方的豆腐炒西红柿,哪种豆腐我在其他地方没有吃过,觉得味道很特别;一道叫“猪是喳”,我至今还不知道它叫什么明目,吃进去的是细细的萝卜丝,但有股猪骨熬出的汤的味道,很清甜,我吃了很多。“这是我们大理的特产”王正虎自豪地说,有这样好吃的菜,他该为大理感到自豪。除了这几道菜之外,还有烤鸭,小瓜汤。这么可口的菜,我只吃了一小碗的饭,当他们要给我添饭的时候,我直言不讳地说,我要多吃些菜。当我撑饱后,我告诉他们,这是我到云南后吃到最好的一套饭,我并没有夸大。

吃完饭后,我们喝着啤酒聊天。他还记得还有些泡酒,便倒出来给我们喝,用木瓜、杞子等中草药泡的,已经泡了一年多了,可惜已喝得差不多了,只倒出来一纸杯,深红深红的,有一股浓烈的药材味,我们几个把酒分了喝,入口甘醇,自是比我们在饭馆买的不同,连不会饮酒的小蓝也大赞好酒。只是多乎哉,不多也。乘着酒兴,王正虎把他写的字拿给我们看,一幅是隶书大观楼的长联,一幅是行楷三国演义的词,看得出他在隶书上下了些功夫,有张迁、曹全的笔意,但还脱不了俗气,这便要功夫在字外了。

他见我也喜欢字,便很神秘地对我们说,他有一幅字,是家传之宝,但轻易不以示人。我便赶紧催他拿给我们看,他想了想,便跑回房间,捣弄了一会,拿了一卷看上去很残旧的宣纸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李鸿章的一幅行楷,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灵动的神彩,可以想见作为士大夫的李鸿章在写字的当儿是多么的踌躇满志。字看来是真迹,除了它特有的神韵外,还因为它很破。

我们还聊了一会,十点多,我们才踩着微醺的脚步,满载着感官上的满足乘着月色归去。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文庙
  
文庙可能是建水最古老的建筑(一说是指林寺),建于1285年,当时应该是元朝初年,在西南兴起庙学时兴建,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文庙。

文庙在市区中心,在一条繁华的街道旁边。街道虽说是县城的中心,但街道并不宽阔,沥青路面,两边都是矮小的士多店,还有小贩顶着烈日肩挑着担子在摆卖的。你不会注意到全国规模第二的文庙就不经意地矗立在市井丛中。但它哪堂煌的“太和元气”牌坊与它两边的石狮子,隐隐透出的尊贵与威严,除了宣示着它的存在外,还在无形中向过往的行人与商贩进行着一种无言之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我在牌坊下买了门票,便走进去,满以为牌坊后就是文庙主体了。但我绕过屏风,映入我眼帘的景观,每当我回想起来时,还不期然还有一种震撼:前面是一个大荷花池,种满了荷花,因为还是七月初,荷花还没有开,但已有很多暗红婷婷的花蕾点缀着哪一大片清绿。时当正午,微风吹过,荷擎动处,一阵阵莲叶的清香与清凉扑面而来,平了盛夏的几分气色。湖中是一个凉亭,一道石桥引向旁边种满树木的石阶小路。透过荷花池望过去,后面是块空地,远远地矗立着另一个牌坊,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份外耀眼与肃穆,在牌坊后面,还可以隐隐看见后面的古柏与建筑。透着清凉的荷花,庄严的牌坊,古朴的建筑,晌午的阳光,各样的景致构成了别样的气势。看着哪些荷花,我便忆起了西湖。它与我看到西湖哪顷刻间的感觉截然不同,但这种感觉好象比西湖的值得玩味,庄严中透着灵静与超然,雅致中透着大气。哪花,哪池,哪砖,哪坊都好象在无言地诉说着一段段儒家学说滋化边陲的历史。民风古朴的小镇上,文庙以其特有的文化气魄感召着一代代后人入世出仕,与由西湖旖旎的风光而联想到的南宋偏安,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后来知道,这便是建水十景之一,叫“学海文澜”。荷花池便是学海了。

我沿着荷花池旁边的石阶铺就的小路,向远远的第二个牌坊走去。靠荷花池边的路上都种满了树,下面都是石凳。坐着三三两两的人,有坐着聊天的,也有看书的。我一边感受着周围的氛围,一边享受着荷池带来的清香,不觉已到了牌坊下面。牌坊是文庙的第二道坊,叫“洙泗渊源”坊,也叫下马坊,旁边立着一个石碑“军官官员下马”,好象文字是这样子,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清乾隆年间立的碑。坊后面,就是文庙的主体了。一路走进去的时候,人不是很多,古柏参天,建筑就掩映在古柏丛中,衬托得环境很幽静与幽深,有着一番古意。
建水文庙共分四晋,供奉孔子主殿的是在第三晋,叫大成殿。两边偏殿供奉着各朝代的儒宗的塑像和祭器,如王夫之、王安石等。正殿是孔子的神位,孔子像在正当中,前面的神桌上摆着有猪牛羊的泥像和器皿,神桌前左右分列了四个神像,以左为尊,分别是颜回、曾子、子思和孟子,称四辅圣。曾子和子思是《中庸》和《大学》的作者,受过孔子的教诲;孟子著《孟子》,被称作亚圣,而颜回没有什么著述留世的,但排位何以在这三人之上呢?后来,我想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始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据《史记》记载,孔子赞颜回是君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中,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好象是这样)。列颜回为四辅圣之首,从中可窥见儒家的思想价值观所在。在正殿两边,奉着孔子最得意的十二位弟子,如子路等,每列六个。

在正殿门前,两边列着用于祭礼的铜钟,再联系上在殿内看到的各种繁多的祭器,我便从中想象出在祭庙时什么叫“钟鸣鼎盛”。

文庙按理说应该有四晋,但游览区只有三晋,最后一晋已划入了建水一中。我看完正殿,还意犹未尽,便绕到后面从建水一中的偏门进去想看个究竟。但令我失望的是看到的第四晋,殿门已被锁起来,什么也没看到,不知里面是什么。怀着一丝失望往回走,抬头看见新建教学楼上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云南省高考建水一中考场”。看到横幅,我才记起当天是七月七日,高考的大日子,怪不得周围这么安静。在文庙熏陶下,相信建水的仕子成绩不会比别人差。想想现在我的境遇和高考的气氛,不禁又令我想起了另一句古语: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照相馆老板
  
认识照相馆的老板纯熟偶然。

哪是我到建水当天下午,我睡了个午觉,便出去逛。逛完朱家花园,出来打车,说要到石桥去——哪是一个景点,但我忘了具体的名字(后来知道叫双龙桥)。哪司机就把我拉到一个小墟镇上,说这就是了。原来哪地方叫石桥,但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既然到了,就随遇而安。正好让我体会一下哪里的民情,便一边逛,一边拍照。时间大概是五点多钟,拍哪些土建筑,光线很好。

拍没几张,就没有胶卷了。曾经听有抽烟的人说,最痛苦的事是有烟没有火机,我不抽烟,没有体会。但有好景,有相机,而没有胶卷的难受法我是尝过了。我四处找卖胶卷的地方,找了很久,才发现对面马路上有一家摄影器材店,于是,我便急急地跑过去。

店里没有开灯,显得有些黑。店由一道木墙分成了两块,后面是个影楼,前面
是五平方米见方的铺面。铺面一边是柜台,陈列着各种胶卷和其他器材,另一边有几张椅子,最靠里边的坐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大爷,短袖衫,短裤,手里拿着一根大烟筒,另一条脚架在另一张椅子上,正呼噜呼噜地吸着水烟。见我过来,便慌忙走到柜台后面,问我要什么。我便要了两卷柯达100的胶卷。他见我的相机放在柜台上,端详了一会,问我:你为什么不买条挂带呢?这一问,我正中下怀,我很早就想买了,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一直是用手拿着相机,很不方便。他就从柜台下拿出三条吊带让我挑,这次,我终于看中了一条,黑底,白字:大写的AGFA。我把它穿起来,与我的相机很相配。我决定买下来,他显得很高兴,说要20元,我还想讨价还价。他说这已是最低的价钱,见是我才卖这个价钱。原来带子已经摆在柜台已几年了,要买带子的人总挑前两款的不会要我哪条。其实哪是最好的一条,是老板92年参加一个博览会时厂家送的,只有一条。我看了看,上面还有一张标签,还有一个进口号码,应是原装进口的吧。他这一说,我二话不说就买下来了。

他卖出了带子,似乎兴致很高。我便顺水推舟,问他要茶喝,我实在是口渴了。他二话不说,把他的茶缸洗净,重新泡了茶递给我,还给我赔不是,说水不够热。

我坐下来,他就问我为什么有这么一台相机,我便把缘由说了。他拿起相机摆弄了好一会,连说是好相机。原来,他65年就学摄影专业,大专,三年制的,是昆明第一批摄影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好是文革,下乡劳动了一年多,接着在国营摄像馆干,前几年才出来开照像馆。说起上来,他是我的老前辈了。我们有很多话题,主要原因是出于摄影的爱好,尤其是对机械相机。我们在一起品评了很多相机,国产的,进口的。他告诉我,在这里摄影最佳时间是早上的九点到十一点,下午是三点至五点,光线最好。他还介绍我到指林寺去看,建筑上很有特色。

当我慨叹这里的建筑损坏严重的时候,“这里穷,没办法,农民生活很困难,没钱修补”他说,“贪官污吏太多”。“苛捐杂税多”我补了一句,“对”,他重重地说,表示赞赏。这和我父亲的说法没有两样,可见,有些事情不是特殊现象。“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有资本才有主意啊。”他笑着接着说。我惊诧于这样一位在商品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已年近花甲的老人能说这话。短短七个字,透析了财富与权力后面的本质。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要干事,得有资本!我们谈这里的建筑,摄影和民情,一老一少,谈得很投契。

聊了个把小时,有人匆匆进店,说车被撞了,要拍照索赔。我不耽误老板的工作,便告辞走了。出来时光线已很昏暗了,拍不了照,便去找东西吃,一路上还回想着“有资本才有主意”这句话。
 楼主| 发表于 2004-9-1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弹吉他的烧烤档老板

游完张家花园,已是十二点多了,与几个村妇坐上去黄龙寺的车,准备在哪里转车回建水。

在黄龙寺下了车,觉得肚子有点饿,便想先吃点东西再走。看到马路对面是一座山,山脚下开着一溜的小吃店。小吃店前面是一个水塘,其中一间紧靠水塘,还有人在钓鱼,我想哪里坐下来吃东西一定感觉不错,便抄了条小路走过去。

很不巧,哪里没有位子了,带着遗憾,我顺着山脚往下走。沿着山脚,是清一色的烧烤店,桌子是用铁网做成,上面放满了象腐乳一样的块块还有各色肉类,一群人围着烧烤台在吃,桌子后面有掌柜,为客人做烧烤,客人可以边烧边吃。这似乎是建水小吃的一大特色,我在县城就看到很多这种档口。一群相识的,不相识的围着吃东西,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无形中消除了,显得自然和谐,一片乐也融融的景象。看到这,你会猝然顿悟,赚钱与奔波,也许就是为了这个吃法,这种生活。

也许是吃饭时间,档口的人都多,我没有坐下来,还是继续向前走。猛然间,我听到了吉他声,顺着吉他声看过去,前面还有间小店,没有人,可能是清闲的关系,老板在弹吉他,一个女的在旁边忙活。我赶忙走过去,但没有立刻坐下来,先是跑到他前面为他拍了张照片。相信这是一张有意思的照片,一个皮肤黝黑的农家汉子,在炊烟袅袅的烧烤桌后抱着一把旧吉他在弹唱。这此之前,大概你不会把吉他、农夫和烧烤联系在一起吧?这不和谐的独特意味吸引了我,我准备在这吃,跟这老板聊聊。

我刚坐下来,他便问我刚才拍什么,是不是他背后的树根,“这树根好看”,他说。

我坐下来,才发觉我肚子很饿,我叫了一碗凉面,哪妇人便端上来,我三下五除二就扒进了肚。她站在我旁边,慈祥地看着,嘴角露着一丝微笑。后来知道,她是哪男的妻子。

等我吃完面,老板问我从哪里来,我告诉他从广东,刚游完张家花园。他就连声说广东的经济发展好,高楼大厦,脸上是艳羡的神色。我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生活得已不是人的样子,起早贪黑,根本没时间享受生活,其实做人要学他们云南人的样子。他连声称是。我告诉他我们哪边有二、三十层高的住宅,他们夫妇都睁大诧异的眼睛,一副惘然,不知有秦汉的样子。

我当然问起他吉他,他说他没有学过,自己揣摩着玩的,没生意就弹。说着,就自个儿弹起来,弹的是上海滩的主题曲。他弹的好象与一般弹吉他的不同,但又说不出哪不同,在旋律外隐隐透着一股悲凉。“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水滔滔。”我不禁吟唱起来,我告诉他这便是广东话,他便学起来,引得我哈哈大笑。说到高兴处,他问我要不要喝啤酒,我说行啊,我请他喝。他连声我这小伙子有意思,便叫她妻子拿酒来。哪妇人开始时还围过来听我们聊天,这当回,就立刻去拿酒了。

酒上来,我们每人都倒上一杯。老板又掏出烟,问我抽不抽,我说不抽,他还是硬推过来,盛情难却,我便喷起烟来。也许是职业病的问题,我问起他的生意来。他们住在离这不远的地方,每天两口子在这开档。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做三百块钱的生意,不好的时候,就只有七、八十元。来这里的人大多来游泳的,生意高峰期是三点到六点左右的时候,他们玩完,玩累了,就过来吃东西。

在聊的当儿,我又吃了几件豆腐,他们说这是建水的特产,我多尝了几块,老板还为我亲手烧了猪皮和牛肉,一会儿,我就撑饱了。本来多想一会,但还要回去看文庙和指林寺,坐了个把小时,我便告辞了。要算帐,老板说算了,请我。我执意不肯,给了他十五元——我当时整付家当的一半。
发表于 2004-9-14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写的真好!这种感觉彷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啊!:I:I羡慕!
发表于 2004-9-1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彩云之南

哇!MM在云南待了很久吧,写得很生活,很实际呀!
发表于 2008-6-1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彩云之南

视觉很独特啊,竟然不是写众人趋之若骛的香格里拉梅里雨崩。
深入民生,刻画细致。
用长焦拍特写,更容易感同身受吧,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5-15 00:45 , Processed in 0.1869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