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如风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如风 wrote:
鉴于天气较为恶劣。考虑活动延期举行。 <BR> <BR> 最终是否成行决定明天本周四下午5点前通知。


举手赞成延期

本周工作缠身,实在无法出行:~):~)
 楼主| 发表于 2005-6-2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船底顶活动延期出行通知:

近来天气恶劣、暴雨不断,全省遇400年不遇特大暴雨,死伤众多,灾情严重,地质塌坊严重。

船底顶是我最眷恋、对我影响最近深刻的一条线路,不会取消,只会延期。

船底顶活动延期至7月22日出行。

届时人员会有略小变动。

已确定人员如届时不能同行,请悄悄话通知我,

未确定人员如届时能同行,也请悄悄话通知我。

同时欢迎候补报名。
发表于 2005-6-23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支持!安全第一!
发表于 2005-6-2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支持
发表于 2005-6-2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从安全上来说取消是明智的;从心里上来说是郁闷的;最近参加的活动咋都去不了啊?快疯了。。。。。。
发表于 2005-7-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哈! 哈!! 哈 !!!

大笑三声。候补转正了。。

发表于 2005-7-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春醉蓬莱 wrote:
<BR> <BR> 哈! 哈!! 哈 !!! <BR> <BR> 大笑三声。候补转正了。。 <BR> <BR>


可以一起喝茶了。。
发表于 2005-7-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咖啡在凯觑着蓬莱的普洱呢!
发表于 2005-7-1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这次出行, 是否要带红布条做一下标记呢????
发表于 2005-7-1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今天刚刚跑了趟乳源,当地天气炎热.中午气温在35-37 :!(:!(

可能XD们得适当增加带水量
发表于 2005-7-1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前人的经验,多看有益

风雨船底顶—
                                               大布-船底顶-石门台全程穿越简单纪行

    此次的船底顶之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第二天2人因伤病下撤,其余6人顶风冒雨,在大雾弥漫中走过了漫长而湿滑泥泞的山径,乱石浮动的滚石坡,踏着长满青苔的卵石反复趟过溪谷,沿途灌木杂草丛生,毒蛇蚊虫肆虐,腐烂后植物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但是一路上层岚叠嶂,满目苍翠,景色美不胜收,怒放的野花,千姿百态的山峰,美丽绝伦的风光赏心悦目,也完全能抵得过本次的炼狱般的苦行,真是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3天艰苦卓绝的行程完全证明了“广东省目前最艰苦、最经典、最具挑战性的穿越线路”的说法。

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7男1女,山猪、清凉、YAOJI、清贤、木墩、沙漠绿洲、老余、山猪+1(MM)。山猪第一天行军因为背包太重而磨烂了腰部,导致在上斜村下撤;山猪+1在第二天从上斜村出发后不久,因为第一天消耗太大状态不好而回撤。其他6人清凉、YAOJI、清贤、木墩、沙漠绿洲、老余完成了全程穿越。

2、行程:大布镇-峡洞-上斜(第一天,11.5小时,行程估计有40公里);上斜-高山嶂-船底顶-工棚营地(第二天15小时,行程估计有30公里左右);工棚营地-坪坑-黄泥坳-石门台村-保护站(第三天,9.5小时,行程约20公里左右)。

3、装备及负重情况:所有人的装备齐全,物资充沛,走完全程后还有不少剩余物资,大家本次基本上是在大负重情况下完成行程的,除了山猪+1的背包,出发时最轻的都在20KG以上,最重的将近达到40KG。

4、线路强度+难度:本线路基本上分为3段,第一段线路“大布-上斜”按照消耗的体力的强度来对比,大致等同于深圳的“三水线”,但难度系数要高于“三水线”0.5倍;第二段线路“上斜-船底顶-工棚营地”按照消耗的体力的强度来对比,大致相当于深圳的“三水线”的150%,但难度系数要高于“三水线”300%;第三段线路“工棚营地-黄泥凹-石门台”按照消耗的体力的强度来对比,大致相当于深圳的“三水线”70%,难度系数与“三水线”相当,可能略高10%。

5、线路存在主要困难及风险:
主要困难:
超强度的体力消耗,整条线路大致相当于3个“三水线”,线路全程大约有80-90公里左右(没用GPS实地测量,根据当地人的说法和我们的感觉估的距离);
3天的行军,除了水,别的无法沿途补给,必然要携带大量的食品、生活物资及急救用品,造成了极大的负重;
第二段线路从海拔1500米下降到500米左右,垂直距离近1000米(实际长度远远大于1000米)的滚石坡和乱石溪谷各占50%,很容易摧毁人的意志,而且此段危险度非常大;对于戴眼镜的人来说,如果雨中行军,雨水、汗水以及汗水挥发出来的水蒸汽,把眼镜弄的朦胧不清,极易失足,基本上大家受的伤都是拜此段线路所赐;
时间及夜间行军:由于线路漫长而具有相当的风险,所以始终时间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时时刻刻在催着我们不停地前进,第二段线路除非是出发非常早,体力没有太大的消耗,而且天气良好,没有遇见大雾、狂风、暴雨,否则此段线路最危险的路段基本上是在夜间行走;
风险:
大雾:夏季几乎有雾的天气占了80%;
暴雨:夏季几乎100%会有大阵雨,而且天气非常多变,暴雨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而致;
大风:从高山嶂到船底顶的顶峰以及从顶峰到乱石坡的起点,大风能把吹人的站立不稳,特别是在穿了雨衣,加了背包罩之后,狂风袭来,人行走非常困难;
毒蛇:沿途蛇虫横行,几次与我们亲密接触,有一条毒蛇甚至从木墩的脚背上爬过。有一条竹叶青,大家看的非常清晰,人用棍子赶都赶不走的,长达2尺;我看见一条色彩斑斓的花蛇,据向导说当地叫“百步蛇”,传说人若被它咬了,只能走百步就会毙命;与毒蛇相比起来,路上的蚊子、飞蠓、蜘蛛、大蚂蚁等就算是小菜一碟,不值得一提;
蚂蝗:沿途的蚂蝗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特别是第二段和第三段线路,蚂蝗从地上、水中、数上、草丛中发起了陆海空全方位的进攻,几乎每人都与这种肉乎乎让人恶心的软体动物发生了流血接触;
滑坠:全程线路都比较滑,特别是在雨后及雨中,在泥泞湿滑的山径、青苔斑斑的石头及硬土地、草丛中,都会发生摔交,轻者是无伤大雅的平沙落雁,最多疼痛一会,严重的就是摔伤,造成崴脚、扭伤、骨折等,在几个危险地段,比如下船底顶的那处悬崖,一旦滑坠就必然是人命事件;滚石坡与乱石溪谷是滑坠最多的地段,滑坠率为100%,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滑坠的侵袭;
水渠:从工棚营地出来,到坪坑村,要走好几公里的引水渠,渠埂很窄,几乎只有20-30公分,一边是水,另一边是山体或悬崖,有恐高症和眩晕症的千万要小心;
迷路:本线路漫长而复杂,几乎涵盖了广东省内全部的山地的地形地貌和植物群,登山、山脊纵走、溯溪、攀岩、漫长的滚石坡、巨石阵、沙石简易公路,沿途要经过大面积的草坡、湿地、竹林、灌木丛、亚热带森林。特别是第一段的线路,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草甸,人走过后马上草丛就恢复原状,山脉纵横,溪流密布,很多地方的特点都很相象,如果没有非常熟悉路线的人带路,非常容易迷路。在这片地域迷路可不是开玩笑的,中心地带都是无人区,要从其中走出来,到任何一个有人烟的地方,最起码都得要一天乃至数天时间。

6、本次穿越的得失:
    这次穿越既可以说是成功的,因为我们8人的队伍,有6人完成全程,全体人员平安回来。但也可以说是失败的活动,第一,队员不同程度地受伤,受伤率达75%,尽管都不严重,但这样的伤兵率,是在其他线路从未发生过的。脚上的水疱、身上被树枝草丛拉破的口子、蚂蝗咬的、蚊虫叮的伤都不算,有崴脚、手腕扭伤、髋骨摔伤、耻骨锉伤、大脚拇指挤伤并发炎、其他多个部位的摔伤等。第二,因为对线路不熟悉,事先做的物资安排比例失调,负重太大,导致第一天就消耗了太多的体能,所以从第二天开始,部分有伤病队员让向导帮助背了一段时间的背包,有点违背了自助的原则。

    根据本次活动的经验,如果要全程顺利穿越,在物资准备和时间安排上必须做好周密的计划。
物资:
鉴于线路全程陆续有水源地可以补给,建议出发时只带一个1-1.5升的空塑料瓶用来装备用水,另外带一个600升左右的铝水壶,随喝随加;
功能型饮料3天按3升算,尽量少带或不带牛奶、汽水、可乐等水剂食品,适当带一些力保健、红牛这类的饮料;食品以高能量、高营养、高压缩比、易携带为原则,少带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才能进食的方便面等,多带肉食品罐头等。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请了向导,那么向导的物资一定要考虑到,比如帐篷、食品等,一般来说,向导基本上是带很少东西出门的。我们这次从深圳出发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向导的物资,额外带了不少给向导的食品,这些也增加了大家的负重。
第一天晚上如果在上斜村住宿,可以到村民家里解决晚餐,如果从峡洞方向上船底顶,就只能野餐了。第二天如果顺利下山,可以到坪坑的农家晚餐,不过这样难度太大,基本上不可行。
雨衣、头灯必带,而且头灯一定要用质量好、光度强的产品,选择品质差的头灯无疑是自杀行为,并且电池一定要带上2份备用。
帐篷:尽量用2-3人帐,减少负载,大家轮流背负。
衣物:一套快干衣裤,另外带轻一套备换衣服,夜间休息时换上,第二天出发时,换上昨天的衣服,因为即使你换了干衣服,一会就又会湿身了。一件风衣或冲锋衣,TEVA之类的凉鞋一双,备用高帮军胶一双。大家穿的都是V底的高帮登山鞋,对于下凶名远播的滚石地带和防崴脚,登山鞋是非常必须的,但线路上最难受的是湿滑,在夏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登山鞋V底臭名昭著的打滑现象就造成了摔跤现象,导致了很多的受伤,但是如果不穿登山鞋,改穿军胶的话,军胶薄薄的鞋底和前部,必然会造成身体其他的损伤,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炉头:对于3天在风雨中行军的线路,晚上休息的时候,能吃上热的食物对于缓解疲劳、提高精神是非常有帮助的,基本上考虑3人共用一个炉头,其他人员带一个塑料餐具即可,或者带有硬纸盒包装的方便面。FB物资少带,啤酒、红酒最好不带,一个队伍,带上一些高度的白酒,既能做酒精,又能驱寒;带咖啡不如带茶叶。
急救物资:一个队伍中,至少有一个懂一些药品及急救常识的队员,再带上一个小型急救箱,这是必须的,我们这次8人中有4个药盒。一个队伍中,有一根20-30米的辅绳基本上够用了。
其他装备建议:本线路因为情况复杂,因此对于装备的要求就比较高,更何况不少地方环境比较恶劣,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装备测试场,装备的优劣,实际用一用就知道了。比如我的BP65 PT,在大负重(近40KG)的情况下,TCS背负系统良好的性能就马上体现出来了,确实能有效地分解重量。而YAOJI的背包,不知道什么原因,背负系统出了问题,在行程中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折磨。但是在雨中,BP65 PT防水功能不够的毛病也表现的很明显,虽然加了防雨罩,并且后来怕包里的物资受潮,连雨衣都贡献给背包了,但是包里的东西还是湿漉漉的,幸亏在出发前把所有的物资都用塑胶袋密封起来了,重要的东西和衣物,用防水袋装起来,才避免了物资受损,但包却重了好几斤。我的背包在过滚石坡和溯溪的时候,磨损的比较厉害,看来BP背包的耐磨性能还是不够。所以,一个好的大背包,需要有良好的背负系统、防水功能、耐磨等特点。走这条线路,防水装置特别重要,人被淋湿了无所谓,背包一定要保护好,里面的东西要密封,重要的东西和衣物用防水袋保护好。另外,强烈推荐带上登山手杖,如果没有的话,用一根结实的竹竿或木棍替代也行。体能安排:因为线路漫长而艰苦,特别是无论从那个方向出发,第二天都是最艰苦的行程,所以平均分配体力,掌控适当的行军速度,赶的太快伤体能,太慢了不够时间。毕竟和在深圳周边“5登梧桐山”“往返三水线”不大一样,要能保持出发时和到达时全程基本一致的速度,还要防止体能透支,中途的下撤地点实在是太困难了。
向导:
要想顺利完成穿越,队伍中如果没有走过该线路的队员,在没有向导带路的情况下,几乎很难完成全程穿越。这次我们从大布镇请的2个中年向导非常厚道,线路也非常熟悉,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而从上斜村请的向导与前者相比之下,就显的有些不地道,比如对线路等含含糊糊,部分路段自己也没走过,但是出发之前他瞒着我们等等。一路上,至少因为向导对于线路不明而浪费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恶心的一点是在我们到达坪坑以后,向导声称不想走了,坐地起价,实际上呢,加的钱也不算太多,但让人很不舒服。还有一点比较讨厌的是在路上休息的时候,向导声称饿了,他没经过我同意就直接打开了我的背包乱翻,被我发现后,我看后队人没到齐,制止了他的行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队伍要精干、适度负重,队员中至少半数以上要熟悉和默契,千万不能招集一队完全陌生的、不了解情况的队员。我们走完以后,不知道谁说了句话,“如果队伍太乱、无精心的组织和计划,盲目地去走这条线路,迟早会出人命”,大家相对无语。

最后加一句一个曾参加过船底顶穿越朋友的话,共勉之:
”如果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贸然参加高强度活动,付出惨重代价,那是迟早的事情。话虽不好听,这却是从别人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感谢广州绿野的提示、游记、攻略,以及走过的朋友沿途堆砌的“玛尼堆“,栓在关键分叉路口的红白等颜色各异的路标,这些标志在我们的向导不认识的路段,给了我们大力的帮助,没有这些,我们这次顺利完成全程穿越“大、船、石”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发表于 2005-7-1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还有一个

长途登山装备清单

以下是我个人此次船底顶穿越的登山装备清单和简单说明,在此与大家分享,或许能给走长线的朋友有一点参考作用。装备清单只是准备的第一步,带与不带需要自己取舍,长线器材的特点是要准备充分,自给自足,但带得太多又有供给和运输上的不便,欢迎指正。

营地装备:
帐篷:适合在广东省及周边条件良好地区的低地常温环境的单人帐篷。数量:1顶
睡袋:适应-5度环境,非羽绒睡袋(CAMP外贸样板货)。数量:1个
防潮垫:BP的加厚海棉防潮垫。数量:1个
炊事:炉子,适合普通环境和高山环境两用,防风挡板,燃料罐(长罐),燃料转换器,防潮火柴或打火机,不锈钢锅和简单厨房杂用品(碗或口杯,调羹、刀叉之类)。数量:1套

维修器材:
多用工具,含刀、钳、板子、螺丝刀、锉子等功能。数量:1把
瑞士军刀1把
金属线锯1把
杂项:坚固的胶带1卷;金属丝和细绳若干;不同型号的针和线,扣子,挂钩,D环,松紧带,皮筋,尼龙布片等。数量:1包

技术装备:
绳:9‘动力辅绳,30米

医疗救护:
一般药品:感冒,发烧,消炎,止泄,叮咬,安眠,止咳,镇痛,膏药,阿斯匹林,云南白药粉,云南白药喷雾气罐等
特殊药品:蛇药
防中暑药品: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
器械:消毒棉花,绷带,创可贴,手术刀、止血钳等外伤急救器具
个人急救药品:我没有,其他人如有特殊药品,务必带上
以上全部放入防水真空包装盒,建议使用韩国的乐扣牌。

水及运动饮料:
水:3升(1.5升饮料瓶分装),再带600ML的铝合金野外水壶及3升的空水袋各一个,用来沿途补充。
运动饮料:5升(佳的乐之类的500ml单瓶分装*9,按3支/天分配);紧急战备饮料:白兰氏水溶性鸡精1瓶,力保健50ml*4;冲饮运动饮料粉:150克。
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携带500ml的高度白酒,用来驱寒及代替酒精。

食品:
在野外,按照能量的消耗情况,每人一天要吃700-1000克食物(3000-5000 kcal),按照以下的结构配备,考虑到恶劣多变的环境,物资包装均建议采用罐头式包装,参照“四高”的原则(高能量、高营养、高压缩比、高可储存)。准备食品的量建议按照15%-30%的冗余原则,保留出现紧急情况下的战备物资。
碳水化合物350kcal/100g(米面糖土豆玉米),一般选择方便面、快食米、面包、蛋糕、罐装八宝粥。
高脂肪900kcal/100g的(果仁,巧克力,肥肉,油)能量高但不好消化。
蛋白质200kcal/100g(肉蛋花生豆制品)建议选择罐头包装,比如午餐肉、鱼罐头、火腿肠、鱼肉酱、真空包装咸鸭蛋、豆制品等等。
维生素矿物质200kcal/100g要适量补充。榨菜3包,雪菜2包,调味品(汤料),盐等,用密封塑料盒包装。
其他小食品或战备食品:牛奶片、小包装牛肉干或肉脯、牛奶糖、小包装巧克力等,用密封罐包装。
行进中有一半的能量来源于"零食",比如果仁,巧克力,糖块等等,放在顺手的地方,不时抓出一些吃。
我还考虑了向导的食物供应,所以额外多带了30%的常备食品。

个人装备:
大背包:大容量、良好的背负系统、防水、耐磨、重量轻。当然了,如果符合以上的条件,再要求背包自重轻就有点比较苛刻了。我带的是BP 65PT,防水、耐磨性能不够,自重比较大。
背包防雨罩:最好是大背包原配的防雨罩。
内衣及便装:排汗快干的内衣裤,长短袖1套;T恤,短裤,各1件;大头巾1块(擦汗、代替帽子、旗帜、医用三角巾);
外套:冲锋衣或防水风衣,快干长裤各1件;
帽子:遮阳,挡寒,1顶;
手套:防荆棘,1付
脚:外穿厚袜子(非棉,羊毛),内穿排汗隔汽袜子(COOLMAX材料),各2双;
鞋类:远距离重装登山鞋,TEVA凉鞋,高帮军胶,各1双;
雨具:特别重要,建议携带2套雨衣(1个大而结实的,一个轻便的),这次轻便的雨衣我送给向导了。
防护用品:护腿,护碗,护膝,护踝,这次没带,忘记在家里了;
攀登:70cm长冰镐1支,登山杖(没带),带丝扣主铁锁1个,长扁带套2根,抓结绳2根,8字环1个。备用技术器材:普通快挂4个(非技术攀登使用,不能承重,用来在背包上外挂小物件)

杂项:
对讲机,51式军用指南针,手机,防水头灯(备用电池和灯泡放和它放一起),应急强光手电,小型伞兵刀,多功能求生刀(丛林1号),尼龙吊床(在野外丛林中,万一无法扎帐篷,可以利用大树等把自己吊在半空中,消除一些隐患),手表,笔与纸,地图,高音求生哨子,温度计,各种备用电池各一套以上,火蜡,镁条,大号防水袋(用来把备换的衣物、睡袋及重要物品保护起来)、大张塑料布、密实袋、塑料袋若干,等等。
以下是我没带的,参考携带:
太阳镜,海拔表,GPS,保温瓶,望远镜,摄影器材,唱机(MP3)等。

个人卫生:
毛巾,牙刷(没带),肥皂(没带),牙膏(没带),手纸(除了方便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进水后的鞋里的水分可以吸收一部分),防晒霜(除了上高海拔,我基本不带)。

以上物品,除了重要的物品用防水袋和密实袋包装,其他的我基本上加了简单的防水处理,也就是在物品的外面,视情况用塑料袋包上一至二层。
发表于 2005-7-1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上周末磨房有人走三水中暑死亡了,这周末的活动大家要注意作好防高温措施。
发表于 2005-7-19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希望下次再召集同行了,这周有事忙着。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没有爱情的死鱼 wrote:
希望下次再召集同行了,这周有事忙着。


有空下次同行。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驴非马 wrote:
上周末磨房有人走三水中暑死亡了,这周末的活动大家要注意作好防高温措施。


船底顶大部分为树荫,高温影响不大。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1。线路漫长。要求合理的负重。

要求MM的负重不超过30斤。
GG的负重不超过45斤。

任何超出这个负重者,均会拖延行进速度,均可视为不守纪律逞能者。
现在不是练习负重的时候。

2。水补给问题:船底顶沿途均有被给,但下雨天气,某些地方水会比较浑浊。须煮开后再使用。

此次要求,
GG带足3升水,其中2升纯净水,1升功能饮料。 另可适当带葡萄粮或果真配制运动饮料。

任何不带足水的行为均可能会被领队斥责。

3。物资补给。

此次主要用水方便、面包、饼干、香肠、腊肉、牛肉。泡菜。韩国泡菜等耐保型食物。

另每个人必带:饼士、糖(大白兔奶糖)、巧克力应急食品。

4。露营装备及防寒衣服

以下为必带品:轻便雨衣。另多带一件备用。部分人可加上轻便加上雨伞。
一件防寒服,有防寒衣服后,睡袋可以用毛巾替代不必携带。
至少二套替换的干内衣。干内衣在晚上睡觉时很重要。

5。防水工作:
防雨(水)工作很重要:如把备用内衣、内裤、袜子先用塑料袋包起来然后再装包是一个很好的作法。
对于手机头灯等怕水物资:可用放进太空杯中,百分之百防水。

6。涉水工作:
此次要求带登山鞋外,另带一双军胶或溯溪鞋!!!这一点极度重要

7。帐篷安排:

如风GG 2根50米安全绳、渡水用泳圈。全体带上两至三件救生衣,备用。
伊利特 GG 帐篷
All-Star GG 帐篷
西街柚子 GG 帐篷
天堂的豆豆 GG 帐篷
man GG 帐篷
睡仙 MM 帐篷
咖啡 帐篷 炉头
漂泊者GG 帐篷
春醉蓬莱GG 帐篷 炉头

kalos GG
都市落叶 MM
驴非马 GG
孤鸿 炉头
寒江独钓 GG
sunny_sz MM

带帐篷的可以适量减负,没有带帐篷的请多带FB物资。以达到负重的适量均衡。

另山野里的物资是各自负带,全队共享。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物资安排见召集帖及讨论帖,大家按要求科学搭配
特别是关于负重的要求——不可过度负重。
我们的队伍,是一个整体,完成线路不是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的事情。

船底顶是有相当难度的。
实际上,领队及队员如果是未走过船底顶线路,这是一条不可能完成的线路。
但是山友已经走过三遍了,其难度已经减少了20%。虽然加上大峡谷,其难度与强度均是可以控制的。相信我们有能力完成这次穿越。

一次好的穿越必须有铁的纪律——我个人在穿越途中比较严格,甚至会斥责他人。

其体活动纪律体现在山友三大安全制度上——三大安全制度已经要求在召集帖中强制要求,详见召集帖内容。
特别是:“二人同行”安全制度:
http://www.3hike.com/cgi-bin/topic_show.pl?id=5777&h=1&bpg=1&age=0
里面对活动队型有相当严格的控制——至少两人同行,禁止个人主义。

另一条比较有用的指引性的帖,大家可以抽空看一看:
http://www.3hike.com/cgi-bin/topic_show.pl?id=5739&h=1&bpg=1&age=0

里面的物资携带安全问题相当有指引性,供大家参考。

相信这次船底顶——大峡谷连穿越,能对大家户外知识,及户外出行安全带来提升,大家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05-7-2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JUJU和畅游退出了,只有3个MM,看攻略,挺可怕的。却不想放弃。
发表于 2005-7-2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船峡风云”标志性活动——船峡临界连穿[讨论帖]

要是这个也改FB了……是不可能的!: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6-12 01:44 , Processed in 0.1221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